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摘得“三宝”泽桑梓 记“粤北行”经理蔡能强

2013/12/3 17:10:42人浏览

 

  2003-08-18 15:45:17  清远日报

  (南方网讯)谁能想到,蔡能强这个只读了初中,16岁就离家出外打工的农家子弟,经过近10年自强不息的拼搏,为自己为家乡闯出一条致富之路,成为阳山小当家天然植物食品厂、东莞市粤北行贸易有限公司、阳山粤北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执行经理。而更值得家乡人骄傲和自豪的是粤北行所生产出品的被称为“阳山三件宝”的生态茶、姜糖、溪黄草,已成为当地旅游的拳头产品。几年来被市技术监督局评为“无质量投诉”单位,于2001年在广州举办的“国际茶文化节暨茶文化博览会”粤北行的名优产品“生态茶1号”获得金奖,2002年12月在清远市举办的“中国华南(清远)首届农博会”上,生态茶和溪黄草茶又分别获得金奖。在阳山,他已成为传奇人物。

  这位言语不多,颇有儒雅风度而今年只有33岁的蔡能强,为何能创造出这些令人瞩目的佳绩?这还得从他的打工生捱说起——初涉商海1986年,刚满16岁的蔡能强在阳山县青莲镇中学读完初中后,就辍学去东莞打工了。为什么?只因家里穷。经人介绍他进了一家大酒店做厨工。他文化不高年纪不大,可脑瓜子灵活。他不甘心一辈子就当这厨工,因而时时处处都留意商机。有一次他逛商场时,看到货架上摆着许多各地的特产,可就没见有家乡特产。于是他跑去问商场的经理,要不要阳山特产,如酥李、蜜饯、无花果、红薯干等。经理说只能代销,卖出多少结算多少,卖不出则全部退还。于是,他拿着几年来打工攒下来的2万多元,回阳山进了一批特产到东莞,分放到10间大商场。可是,尽管家乡特产质量不差,但包装却跟不上时代朝流,摆在货架上与其他地方特产相比,简直像是“丑小鸭”,没有多少人问津。初涉商海,结果败得一塌糊涂。

  可就从那时开始,蔡能强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家乡特产创出品牌,名扬广东,乃至全国!

  天道酬勤生意失败后,经这么一折腾,本来积蓄不多的他就“粮绝弹尽”了。但是,决心为家乡树品牌的蔡能强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他要从头做起,积累资本。他不想做厨工了,他要做厨艺大师、烹饪大师。于是,他辞职去广州学艺——高级烹调,食品拼盆,食品雕刻和造形等高级厨艺。几个月后回到东莞当厨师。在工作中,他渐渐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远远不够用。于是他又申请停职去北京学营养烹调技术。一年半后,才回到原来工作的那家大酒店施展他的技艺。真是天道酬勤,经过两次外出学艺后,蔡能强成为一名厨艺大师。

  蔡能强在研究汤料时,根据天气季节来配汤料。他发觉,从家乡阳山带来的那些苦斋菜、溪黄草等清热、除湿、解毒的汤,总特别受客人欢迎和喜爱。蔡能强茅塞顿开:苦斋菜、溪黄草等这些野菜、中草药在家乡的山野很多,乡亲虽然也常常采些回家煲汤。但大都没被采摘利用,一茬又一茬烂在山野里,太可惜了。能否将它们制成茶,推向市场呢?1998年初,蔡能强诚邀专家一起到家乡考察药用茶料。

  造福桑梓他的家,就在阳山县青莲镇与高峰镇交界的山沟里。这里不仅盛产苦斋菜、溪黄草,而且还有天葵、金银花、菊花、古树“寄生枝”等。充足的天然药用茶料,给了他办厂的信心和决心,1998年底,筹资创办了“阳山小当家天然植物食品厂”。为造福桑梓,厂址就设在阳山县青莲镇,给乡亲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创收的条件。

  他在充分地利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同时,还深入各地进行市场调查和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并特邀有关专家研制出了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生态茶1号、阳山绿茶、白茶、绞股蓝茶王、溪黄草茶、苦丁茶和四季保健中草药袋泡茶、姜糖系列以及冬菇、花菇、茶树菇、鸡腿菇、猴头菇、苦斋菜干、白菜干、笋干等产品。为了让家乡特产走出山门,2002年他又成立了东莞粤北行贸易公司。将这些被有关专家称为“绿色保健食品”的阳山特产源源不断地流向香港、广州、深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更好地将家乡品牌做大做强,他决定进行“扩大再生产”。在阳山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今年上半年,蔡能强在阳山县城开发区新107国道旁租了一座面积共6000多平方米的场地,成立了“阳山粤北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一楼设旅游特产购物超市,专供游客参观、选购,实行“自产、自销,先品尝、后购买”等一条龙服务,并将部分药用茶植物及多种名贵中草药、食用菌种植在厂场内供游客观赏。这成为阳山旅游业及农副产品树立品牌的一个窗口。

捐资助学然而,蔡能强这位被当地人看成“首富”的人,他至今还没有一套真正属于他的房子,他的妻子、女儿还在东莞租房住,家里那台21寸的电视机总是“雪花飘飘”,他至今都没舍得花钱换一台。可是当他听说家乡要修路,他毫不犹豫捐出5000元。最近,由于他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带来资金紧张,但当他知道青莲镇深塘小学有十多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失学时,他说,最穷也不能穷《孩子》网络版!于是他又慷慨解囊,为阿珍、阿辉等12位特困生垫付学费,使这些面临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他向学校郑重承诺:每学年支助每生200元学习费用,尽力帮助这些特困生完成初中学业。最后他深情地说:“如果我真的富了,首先要做好的事还是支持教育事业,帮助学校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继续资助特困家庭的孩子,不能让他们失学!”

网址: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i/qingyuan/jingji/200308180769.htm